前言
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除了“善意的竞争”之外,应该和谐相处。比如,人们常说的“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和谐社区”、“和谐家园”、“和谐团队”等。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人类主宰自然是不可能的,而被迫与自然和谐相处,则正是由于自然界伟大力量反扑的结果。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于2005年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人水和谐”是我国水利部门于2001年提出并一直贯彻的治水主导思想。从中都可看出,研究和谐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尽管“和谐”一词在很多地方被使用,在一些研究中也提的很多。但是,在早期多数研究是定性的分析,或从哲学、伦理学等角度分析研究,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尤其是缺乏涉及定量化的描述和理论研究方法。针对这些问题,我从2005年开始研究,于2009年首次提出和谐论的数学描述方法;又经过两年多的研究,继而系统提出了和谐论理论方法体系及应用成果,并于2012年1月出版了第一本以和谐论量化研究为主要特色的和谐论专著《和谐论:理论·方法·应用》一书(科学出版社,2012)。随后在多个研究课题的资助下,又开展了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发表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在总结最近几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了《和谐论:理论•方法•应用》第二版。第二版与第一版有比较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增加了几章最新的研究内容,使理论方法体系更加完善。主要是:增加了和谐分析数学方法,使和谐论的数学基础更加牢固;增加了和谐平衡理论,是寻找“矛盾”事物的“平衡点”问题的理论基础;增加了和谐辨识方法,是科学分析和谐影响因素的技术方法;(2)对和谐度方程中HD的取值范围进行了改动,把原来人为界定[0,1]取值范围改为实际计算的取值范围[-1,1],拓展了HD的内涵。这是对和谐论量化研究方法的重大改进;(3)对部分内容的描述更加完善和深入,对一些应用实例又进行了补充。
本书具体包含以下四篇十二章内容。
第一篇为认识篇,包括第一、第二章,是对和谐问题的认识和总结。第一章和谐论概述,介绍了提出和谐论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和谐及和谐论的基本概念,并列举了和谐论应用的几个典型例子,总结了和谐论的主要论点。第二章和谐问题分析,简要介绍了和谐的分类,分类举例分析了和谐问题的现实,阐述了和谐的内涵。
第二篇为理论篇,包括第三~六章,是对和谐论量化研究的理论总结。第三章和谐论五要素及和谐度方程,提出了和谐论五要素,是对和谐问题的重要解读;提出了和谐度方程,定量刻画了和谐思想,为构建和谐论量化研究理论方法体系奠定了基础。第四章和谐论的数学基础——和谐分析数学方法,分别介绍了和谐论五要素、和谐度方程中参数的数学描述方法以及和谐度的四则运算。第五章和谐平衡理论,提出了和谐平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介绍其应用实例。第六章和谐论理论方法体系及其关键问题,构建了和谐论理论方法体系及应用框架,并对和谐论量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展开讨论。
第三篇为方法篇,包括第七~九章,是对和谐论量化研究具体技术方法的总结。第七章和谐辨识,提出了和谐辨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第八章和谐评估,提出了对和谐水平的两套评估方法,包括和谐度评价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第九章和谐调控,提出了最优和谐行为选择的两种途径,包括和谐行为集优选方法、基于和谐度方程的优化模型方法。
第四篇是应用篇,包括第十~十二章,介绍了和谐论的几个应用领域。第十章和谐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阐述了和谐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前景,列举了几个定性应用实例和定量应用实例。第十一章跨界河流的和谐论解读和应用,采用和谐论理念,来解读跨界河流分水问题,建立跨界河流分水的和谐论模型,并介绍了应用实例。第十二章人水关系的和谐论研究,运用和谐论理论方法,介绍人水和谐评估、基于人水和谐量化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应用,并简要阐述了水资源管理方略。
本书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279183,51079132,5067907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2&ZD215)的资助,也得到多个应用研究课题的支持,是我所在研究团队的集体成果。特别要感谢多年来我指导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为本书的很多实例研究和相关研究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在第一版中介绍了参与该工作的研究生,他们分别是张云、丁相毅、贾洪涛、王丽、马兴华、沈强、林平、翟家齐、胡瑞、赵春霞、高洋洋、涂莹、庞莹莹、关锋、郭丽君、梁静静、陈耀斌、刘子辉、李冬锋、陶洁、李来山、张修宇、毛翠翠、崔国韬、许云锋。在第一版出版(2012年)之后,又有一批新的研究生参与后续工作,他们分别是梁士奎、赵衡、陈豪、魏钰洁、刘军辉、李可任、王园欣、杨树红、张志强、杨会明、臧超、靳润芳、刘静、罗增良、郭唯、宋梦林、刘欢、韩春辉、石永强、史树洁、王亚迪、纪璎芯、王妍、韩春华以及博士后甘容。其中,第五章第三节部分引用了博士研究生赵衡的毕业论文内容,第七章部分引用了硕士研究生刘欢的毕业论文内容,第八章第三节的第四部分和第十二章部分引用了硕士研究生张云的毕业论文内容,第九章第三节的第二部分部分引用了硕士研究生庞莹莹的毕业论文内容,第十二章第三节部分引用了硕士研究生郭丽君的毕业论文内容。
感谢科学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为本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陶洁博士对全书的审阅和文字修改!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组织单位以及相关横向课题的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参加本人相关内容学术报告讨论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提出的宝贵意见!因无法一一列出姓名,在此一并致谢。
此外,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爱人马军霞女士,她既是我生活的伴侣,也是我工作的合作伙伴,不仅对我的生活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参与了与本书内容相关的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对本书做了大量的修改工作。我的女儿左伟灿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在第一版出版(2012年)时,她在西安交通大学读本科,参与撰写了“和谐建筑的理念”一节;现在她以优异成绩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在第一版中,她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帮助修改了第一篇内容,提出了很好的修改建议,并帮助撰写第一章第四节的第五部分内容,受本书的启发提出了新的和谐建筑理念(她学的是建筑学专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拓宽了和谐论的应用领域。所有这些都是我安心工作的重要基础,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爱人和女儿。
由于本书涉及的问题十分复杂,需考虑因素和定性分析较多,理论性强,有些观点或说法还值得进一步商榷;虽然是再次系统总结和谐论理论方法体系,可能还会存在一些问题;虽几经改稿,但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左其亭
2015年12月16日
|